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前夕,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以“品经典,续文脉,育未来”为主题,联动幼儿园、小学、初中三类学段,开展第七届读书节系列实践活动。通过绘本共读、AI思辨、红色演绎等创新形式,构建全龄段阅读成长链,探索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新路径。

绘本育人:童心种下爱的种子
在河西区第十六幼儿园、和平区第九幼儿园的教室里,《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温情故事在师范生“故事魔法师”的讲述中流淌。幼儿们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小兔子表达爱意,用彩纸创作“彩虹花”“我的妈妈”手工作品,将亲情教育融入童趣课堂。“这样的阅读实践让教育有了温度。”幼儿园教师反馈道。

科技赋能:童话激活思维火花
走进南开附属小学、南北口雅爱中心小学的课堂,AI技术让经典焕发新活力。虚拟“小王子”与学生们展开跨时空对话:“宇宙旅行后小王子会与玫瑰说些什么?”学生佩戴星球角色头饰,在AI生成的B612星球场景中续写故事,并通过阅读分享卡记录思考。该校负责人表示:“科技与经典的碰撞,让思辨力在沉浸式体验中生长。”

红色传承:经典铸就青春信仰
师大附校初中部的课堂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题阅读掀起热潮。当“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的朗诵响彻教室,学生们以角色扮演再现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历程。通过小组让红色精神在青春血脉中奔涌。“这颗红星串联起我们的责任与担当。”参与学生如是说。
据悉,本届读书节深化实施“三阶育人”模式:学前教育阶段注重情感启蒙、小学阶段强化思维拓展、中学阶段深化价值引领。教育学部通过系统化书目筛选、多元化实践设计,使经典阅读深度融入思政教育体系。活动覆盖全市5所合作学校,惠及近千名师生,相关实践成果将纳入师范生培养体系。
“我们正以书香为纽带,构建贯通式育人生态。”教育学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师范生培养的教学单位,该学部持续七年深耕读书节品牌,通过校地协同、经典创新、实践育人三位一体模式,为培育新时代“四有”好教师和社会主义建设。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