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安超作了题为《人类学的邀请和田野技艺》专题讲座。安超从“人类学的命脉和魅力所在”“田野的遭遇、技艺、修养”“如何用民族志研究学校生活”三个部分全面讲述了人类学发展的历史、分类和特点,揭示了民族志的文化阐释与理解、学术成人礼,以及化熟为生和转生为熟的技艺。她回顾了人类学的经典著作和典型案例,并结合自己的博士论文研究,呈现了人类学的丰富图景和强大解释力。讲座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既体现了人类学研究的理论高度,也展示了质性研究的深刻性和人文性。
讲座由教师教育研究所吴艳茹教授主持,张立平博士担任与谈人,共有387位校内外师生线上参与。主旨讲解之后,师生就人类学的研究与安超进行了广泛交流。安超详细解答了福柯权力观与田野工作、个人经历与田野工作、民族志与现象学的差异、理论框架与研究、民族志写作中的“在场”与“离场”、人类学和民族志研究发展趋势等问题。
安超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硕士就读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并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并在清华大学社会系学习和完成了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她主要聚焦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先后发表了《“大院育儿”:城市养育共同体的远去与当归》《超级妈妈、隐身爸爸与抑郁的孩子——儿童抑郁的家庭系统发生学》《被打断的教育与自我唤醒的学习——陈向明教授叙事行动研究访谈录》《后疫情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挑战、动力与治理创新》《大器晚成“:教育改变命运”的家族代际变迁及其双重面向》《科学浪潮与养育焦虑:家庭教育的母职中心化和儿童的命运》《“文化区隔”与底层教育的污名化》《经验回溯与文化反思:劳动阶层研究生的群体叙事》《新生代乡土知识青年的反向社会流动与文化适应——“逃回北上广”现象的社会学考察》《污名与自我污名:大学生身份表达与实践的二重性分析》等论文。2021年出版的专著《拉扯大的孩子:民间养育学的文化家谱》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并被评为社科文献2021年度十大好书。安超博士先后接受了《新京报》《第一财经》等多家媒体的专访,畅谈了对民间养育学、底层教育、教育焦虑等问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