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洪修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家级青年人才、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天津师范大学继之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全国课程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学习工作经历
[1].200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获教育学学士
[2].2005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获教育学硕士
[3].2010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获教育学博士
[4].2014.07-2015.08,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青年骨干教师项目,UNLV访问学者
[5].历任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助教、讲师、副教授(破格)、教授,副所长
从事专业及研究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教育管理学;
科研成果:
(一)承担主要课题: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课题,中小学学科育德的知识社会学机理与实现策略研究(BHA230128),在研;
[2].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课程决策权的社会学研究(BHA190123),结项;
[3].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程权力的社会学分析(CHA140173),免于鉴定;
[4].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课程实施的组织社会学分析(10YJC880065),结项;
(二)近年发表的主要论文:
[1].学校制度中教师课程权力的实现[J]. 教育研究,2019,(05):60-67.
[2].关系网络中教师课程权力的特征及其实现[J]. 教育研究,2017,(08):137-142.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师德政策的变迁历程、内在逻辑与未来展望[J].社会科学战线,2022,(11):224-232.(新华文摘2023年第3期全文转载)
[4].知识社会学视域下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2022,(01):28-34.(新华文摘2022年第8期全文转载)
[5].跨学科教学的要素分析、问题审视与优化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3,(01):74-81.(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3年第3期全文转载)
[6].校本课程开发中传统文化融入的问题透视与实现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1,(01) :10-15.
[7].深度学习视域下在线教学的审视与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20,(05):64-70.
[8].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单元学习的价值、特征和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8,(12):88-94.
[9].数字时代劳动教育的现实考量与实践转向[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2,(06):171-177+213.
[10].文化生态学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课程体系的路径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22,(02):124-130.
[11].教师课程决策的问题表征、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22,(03):146-153.
[12].人工智能背景下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可能与实现[J]. 社会科学战线,2020,(1):234-241.
[13].社会学视阈下教师课程权力的合法性审视[J]. 社会科学战线,2018,(12):229-236.
[14].教师课程权力的社会学分析[J]. 社会科学战线,2016,(06):235-242.
[15].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学自由的价值意蕴及其限度[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4):49-55.
[16].人工智能背景下大学教学思维的审视与回归[J]. 高校教育管理,2020,(2):29-36.
[17].人工智能背景下学习空间构建的问题与对策[J]. 大学教育科学,2020,(5):89-95.
[18].人工智能背景下情感教学的运行与实现[J]. 现代教育技术,2020,30(9):21-27.
[19].教师课程权力的困境及其治理[J]. 教育科学研究,2020,(2):93-96.
[20].教师教学转化能力的构成及其实现[J].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 2019(4):134-139.
[21].基于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深度学习模型的构建[J]. 中国电化教育,2018,(07):97-103.
[22].美国多元文化课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 民族教育研究,2017,(04):104-109.
[23].深度学习下翻转课堂的实施路径设计[J]. 中国电化教育,2017,(07):67-72.
[24].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特征与困境[J]. 民族教育研究,2016,(04):105-110.
[25].信息技术背景下翻转课堂的文化适应性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16,(07):114-120.
[26].基于Moodle平台的虚拟学习共同体建构[J]. 中国电化教育,2015,(12):65-70.
[27].大学“学习共同体”的实践困境[J]. 江苏高教,2015,(05):46-49.
[28].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自主权的内涵及实现[J].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15,(01):45-48.
[29].学校课程改革的制度困境及其调适[J]. 社会科学战线,2014,(08):221-224.
[30].西方社会学视域中的教师合作[J]. 外国教育研究,2013,(11):74-80.
[31].学校课程改革的冲突与化解路径——基于组织文化的视角[J].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13,(01):177-180.
[32].组织社会学视域中的学校课程实施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11,(04):203-206.
[33].组织社会学视域中的学校课程实施[J]. 社会科学战线,2011,(07):221-227.
(三)出版的主要著作、教材:
[1].教师课程权力的社会学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4月
[2].学校课程实施的组织社会学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1月
[3].基础教育改革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此书被列为吉林省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推荐书目)
主讲课程:
[1].本科生课程:《学校管理学》《中小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2].研究生课程:《课程与教学社会学研究》《课程论专题研究》
[3].博士生课程:《课程与教学前沿专题》
获奖情况:
[1].《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中小学课程统整的实践探索》获天津市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课程与教学论课程集群建设的实践探索》获得2022年天津市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3].《学校制度中教师课程权力的实现》获2021年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4].《关系网络中教师课程权力的特征及其实现》获2018年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5].《学校课程改革的冲突与化解路径》获2014年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6].《组织社会学视域下的学校课程实施》获2012年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7].2013年,入选“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
[8].《教师课程权力的社会学解读》获得2017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常用邮箱:
lihongxiu@126.com;lihongxiu@jl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