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慧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85年毕业于河北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2005年毕业于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史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从事专业及研究方向
教育学专业,中国教育史研究方向
科研成果
(一)承担的主要课题
1.主持2018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改革开放40年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研究——政策与实施效果的视角》(BOA180046),经费20万元。
2.主持2013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天津近代教育专题史研究》(TJJX13-012),经费3.5万元。
3.主持2010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当代农村教育发展史研究》(TJJX10-1-769),经费2万元。
(二)发表的主要论文
[1]产教融合: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方向[J].教育研究,2018,39(07):82-84.
[2]小学语文教材建设70年:历程、成就、经验[J].课程·教材·教法,2019(11):45-52.
[3]未来教师的素质[J].《河北师院学报》1990年第1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990(05):154-156.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1990,(第4期).
[4]刘因理学教育思想评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1):87-96.
[5]论近代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制的演进及存在的问题[J].教师教育研究,2004(04):76-79.
[6]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透视[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86-91.
[7]魏晋南北朝河北文化教育探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1):16-19.
[8]韩婴教育思想概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04):54-56.
[9]我国人权教育的发展、问题及改进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8):12-16.
[10]李建勋师范教育思想初探[A].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教育史研究》编辑部.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教育史研究》编辑部: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2009:5.
[11]论孔颖达的《五经正义》及其教育思想[A].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教育史研究》编辑部.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教育史研究》编辑部: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2009:6.
[12]高等师范教育:近30年改革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11):90-93.
[13]最近60年农村教育发展评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05):5-10.
[14]制约当代农村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A].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1:7.
[15]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变迁及走向[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02):25-28.
[16]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河北模式”及其评价[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9(04):72-76.
[17]“文革”时期农村普及教育的发展及其历史认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12):1-4.
[18]新中国普及义务教育政策的沿革与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7(03):31-38.
[19]近代天津社会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历史经验[J].社会科学论坛,2015(12):238-243
[20]论清末、民国时期天津师范教育制度的发展[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2):21-24.
(三)出版的主要著作
1.天津近代教育制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12.
2.中国当代农村教育史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4.06.
3.《河北教育史》(第一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05.
4.中学教学模式与方法[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01.
5.教学艺术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01.
主讲课程
本科生:《中国教育史》、《教育名著选读》
硕士生:《中国教育史研究》、《教育名著选读》、《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专题研究》、《教育史文献学》、《教育社会学》
博士生:《中国教育史专题研究》
获奖情况
1.《中国当代农村教育史论》(独著)获天津市第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河北教育史》获河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三名)
3.《基于核心素养的师范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获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团体)
常用邮箱:
tjnu_w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