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期刊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数学教育学报 >> 期刊在线 >> 正文
《数学教育学报》2019年8月第28卷第4期(总第127期)摘要
2020-09-01 15:53  

PISA专栏

曹一鸣,朱忠明.变与不变:PISA20002021数学测评框架的沿革[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4):15

摘要:测评及相关研究的开展,推动了PISA数学框架在“变与不变”中的修订与调整,进而不断完善.特别是数学作为主要测评领域的PISA2003PISA2012PISA2021数学测评框架的演变,显示出“变”中的“不变”追求:数学素养测评关注现实世界真实情境基调,与时俱进的方向选择,多维度过程化考量,整合信息技术趋势等.测评框架发展中的变与不变成分及其背后的理念,对中国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及数学课程的规划、实施与评价有重要参考意义.

董连春,吴立宝,王立东.PISA2021数学素养测评框架评介[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4):611

摘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PISA2012数学素养测试框架进行修订和调整,发布了PISA2021数学素养测评框架,并在数学素养定义、内涵以及测评内容方面做出了重大调整.评析PISA2021数学素养测评框架的主要变化,并进一步讨论PISA2021数学素养测评框架所带来的主要影响以及对中国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孙彬博,郭衎,邵珍红.PISA2021数学素养测评框架中的“21世纪技能”[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4):1216

摘要:2021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将再次以“数学素养”为主测评领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195月公布了新版测评框架.新框架最大变化之一是支撑数学素养的关键能力“消失”,并首次提出8项“21世纪技能”.选取2000年以来具有代表性的PISA数学素养测评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内涵、构成和测评3个维度系统认识数学素养中关键能力的演变,理解PISA2021数学素养测评框架提出的“21世纪技能”,为中国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启示.

于国文,陈鹏举,冯启磊,等.PISA数学测评内容和情境演变及其启示[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4):1723

摘要:PISA20032012以及2021均以数学作为主要测评领域.3个测评框架形成的两个9年周期使得重新审视PISA测评框架成为必要和可能.研究分析了3个测评框架中数学内容及数学情境的演变,探究了这一温和演变背后的时代因素、学习者因素、数学素养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将PISA测评中的内容及情境与中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和情境进行对比,反思、建言中国课程改革及教育测量和评价中的内容及情境设置,切实促进国际大型测评反哺中国教育理念及实践,落实测评的教育治理功能.

“问题提出”专栏

宋乃庆,周莞婷,陈婷,等.小学数学教师“问题提出”的教学信念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4):2429

摘要: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50名教师学员对问题提出教学方法、自身开展问题提出教学以及学生进行问题提出的优势与挑战的认识,考查了教师关于问题提出的教学信念.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教师问题提出教学信念分析框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教师认为问题提出教学将从多方面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但教师对自身开展问题提出教学的信念相对不足,对自己能否进行问题提出教学普遍持怀疑态度;教师一方面质疑学生提出好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相信学生在数学思维与能力上的困难是暂时的,而用问题提出进行教学能够获得的发展是长远的.

姚一玲,徐冉冉,蔡金法.用“问题提出”诊断和评估数学教师的概念性理解[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4):3036

摘要:对数学知识的程序性理解和概念性理解一直以来都是数学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然而直至今时关于这两类理解的关系研究仍然没有明确的结论,尤其是从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入手诊断和评估学习者的数学理解情况.研究采用对学生代数发展非常重要的分数除法内容作为工具,从分数除法的计算、作图表示分数除法的解答过程、以及对给定分数除法算式提出数学问题等3个角度,了解教师对分数除法的概念性理解情况.研究发现,分数除法问题是了解教师数学理解情况很好的知识内容;教师对分数除法意义的概念性理解较为缺乏;以及“问题提出”是一种诊断和评估教师数学理解的有效手段.

张玲,宋乃庆,蔡金法.问题提出中数学交流的模式构建与案例解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4):3741

摘要:问题提出中数学交流是指进行问题提出活动时传播与表达数学信息的过程.数学交流的一般模式描述为数学文本输入编码建构文本意义、内部加工形成新的想法、译码输出关于新的想法的文本信息的过程.问题提出中数学交流的一般模式可具体划分为3个阶段.输入阶段:表征问题情境中元素与元素间的关系,以理解问题情境;过程阶段:确定新问题中元素与元素间的关系,以建构新问题的心理结构;输出阶段:表征新问题中元素与元素间的关系,以表达新问题.

蔡金法,姚一玲.数学“问题提出”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4):4247

摘要:基于一系列实证研究,系统论述了数学问题提出教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及学习机会理论.问题提出的实践研究包括:用问题提出评估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教师学习用问题提出进行教学,课程为问题提出教学提供资源.在提供实证研究案例的同时,也提出了问题提出教学未来的研究方向:尽管数学问题提出教学活动的理念对学生发展的潜力不容置疑,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帮助教师将问题提出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中.

教科书研究

吕世虎,彭燕伟.近二十年中国中小学数学教科书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4):4854

摘要: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结合CiteSpace软件绘制的知识图谱,对中小学数学教科书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学数学教科书研究呈现出3个特点:第一,中小学数学教科书研究以高等院校为主要研究基地,以教育类期刊为主要发文载体,由高校教师、硕博士研究生等为主要研究群体,在核心作者引领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成果;第二,中小学数学教科书研究以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研究涉及的学段主要是小学,初、高中次之;第三,数学教科书研究的核心主题是数学教科书编写研究、文本研究、使用研究和历史研究,其中文本研究是主体.基于此,对数学教科书研究提出如下建议:(1)充分发挥数学教科书研究者各自的优势;(2)规范和创新数学教科书研究的方法;(3)拓展数学教科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4)丰富数学教科书研究的视角;(5)探寻数学教科书研究的理论基础.

中高考研究

张定强,裴阳.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数学试卷与课标一致性研究——以20172018年全国Ⅱ卷与浙江卷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4):5560

摘要:新高考的特点之一是取消文理分科考试,试卷与课标的一致性问题就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关注的核心议题.采用“SEC”分析模式,分别从内容主题、认知水平两个维度对20172018年全国Ⅱ卷、浙江卷与课标的一致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6套试卷与课标的一致性程度不高;浙江卷和全国Ⅱ卷在内容主题与认知水平的考查力度上与课标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要探析考纲本质走向,回归课标目标要求;落实课标教学目标,开展数学有效教学;深入推进高考改革,着力提高试卷质量;完善学业评价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水平.

张斌,苟斌娥.基于核心概念的数学测评解析与教学建议——以重庆市2018年中考数学试题(A卷)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4):6165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10个核心概念,如何体现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考试评价之间的一致性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2018年重庆市中考数学试题坚持以《课标》为准绳,考试说明为指引,突出考查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数感、符号感、运算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全面考查.通过对典型试题中学生常见错误的分析,提出基于考情研究的教学改进策略:立足课程标准,深入剖析教材;摒弃题海战术,重视知识本质;淡化解题技巧,注重通性通法;重视数式通性,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符号意识,提高数学表达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加强教师示范性,规范答题书写格式.

小学数学教育

程明喜.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4):6670

摘要: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要实现由学术讨论走向实践落实,需要在理解“深度学习”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基于数学本质和学生的个性差异,以思维品质为抓手,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度的教学内容、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一种基于理解、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深度学习.

中学数学教育

刘云,黄永明,计双艳.高中数学教师资格国考试题分析——以“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4):7176

摘要:“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是国家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之一,主要考查考生数学学科知识、高中数学课程知识和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依托考试大纲,对2013(上)至2017(下)10套试题进行分析,发现:(1)模块分值侧重体现国考的“专业化导向”和“能力导向”;(2)模块分值分布与大纲规定有别,体现国考命题的开放性;(3)模块题型分布与大纲要求不同,体现国考出题的灵活性;(4)案例分析与教学设计题体现国考的“实践导向”和“育人导向”.建议:(1)数学师范教育应跳出单一的知识传递窠臼;(2)师范院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应加强师范性;(3)师范院校数学专业课程教学应采取产出导向模式.

凌晓牧,章飞.初中阶段“统计与概率”课程内容的几点建议与调查[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4):7780

摘要:在课程内容审视与一线调研的基础上,建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增补下列内容:通过案例感受数据的类型,形成对数据的全面认识;通过案例感受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等抽样方法,切实提高学生数据获取能力;通过案例从直观图形中获取数据,形成数据直觉;结合案例感受期望.

大学数学教育

王立冬,张春福,陈东海,等.高等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问题与对策[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4):8184

摘要: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任务,高等数学教学在创新思维培养方面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地位.结合高等数学教学实际,分析高等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教学模式落后,缺乏新理念;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新内容;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缺乏新举措.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创新思维的对策:改进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交流与研讨;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渗透现代数学思想与数学软件的掌握及使用;完善评价机制,注重过程考核与适度引入开放题.

少数民族数学教育

姚闳耀,杨维平.文化共生理念下民族数学教育问题反思性研究——兼议民族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育思想[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4):8591

摘要:无论是基于“社会—文化”视角的“民族数学”教育思想,还是以“教—学”视角切入的传统民族数学教育理论,二者均存在一定弊端.在文化共生理念观下,这种理论构想在概念设定、对象认识以及价值取向上仍不完善.充分梳理并比较现行少数民族数学教育观、“民族数学”教育观、文化共生数学教育观的理论差异,立足当前民族数学教育中的现实问题,反思“民族数学”教育理论和实践,并指出:树立多元共生的数学教育理念、加深数学教育对象性认识、加强价值取向引导是中国民族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路径.

教育统计

沈光辉,范涌峰,陈婷.教育研究中的P值使用:问题及对策——兼谈效应量的使用[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4):9298

摘要:P值是教育研究中十分重要的推断依据,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241篇属于教育领域的CSSCI期刊(20172018)中有关P值使用情况的统计发现,这些问题主要包括:P值错误表达,根据P值选择显著性水平,忽视样本对P值的影响,对P值及其相关指标的报告不够全面等.为此,P值的使用应该理解P值及相关概念,在计算P值之前给出 ,进行重复性试验并且引入效用量,尽可能全面地报道实验结果.此外,效应量作为一种度量效应大小的重要指标,常为教育研究者所忽视.为此,在教育研究中可以引入5类效应量,通过P值来做定性判断,通过效应量做定量判断,提高统计推断的准确性和教育研究的科学性.

会议纪要

张晓雪,代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国数学教育研究——2019年全国数学教育研究学术年会暨《数学教育学报》理事会和编委会工作会议纪要[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4):99102

摘要:2019年全国数学教育研究学术年会暨《数学教育学报》理事会和编委会工作会议于201972831日在湖南师范大学成功举办.出席会议的有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和《数学教育学报》理事和编委.此次会议由工作会议和学术研讨两个部分组成.工作会议第一个讨论的问题是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的转型与发展;第二个讨论的问题是《数学教育学报》一年以来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迎接目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学术研讨主要从问题意识、国际交流、数学文化和治学态度与研究方法等角度讨论了中国数学教育研究发展问题.

补白——会讯(-60-)——通知(-91-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电话:022-23766041 传真:022-23766041 Email:jiaoyuxuebu2019@126.com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天津师范大学主校区 邮编:300387

Copyright: 2015 Faculty Of Education,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