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期刊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数学教育学报 >> 期刊在线 >> 正文
《数学教育学报》2024年8月第33卷第4期(总第157期)摘要
2025-01-03 15:04  

数学课程标准

李健,李海东,李文文.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大数据”:内容呈现、要点聚焦与实施建议[J].数学教育学报,2024,33(4):1-5.

摘要: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了相应的修订.通过整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呈现出的“大数据”内容,发现相关内容主要聚焦在课程性质、发展要求、知识关联、教学资源、信息技术5个要点上.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大数据”聚焦点,对中国数学课程建设提出4点建议:加强师生对“大数据”的两类价值认知;重点关注中学阶段的两个“大数据”关联点教学;为“大数据”课程实施做好3类资源服务;利用大数据手段升级教学活动与教师培训.

张可心,胡典顺.义务教育数学学业质量评价模式构建研究——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J].数学教育学报,2024,33(4):06-12.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对于数学考试命题、学业评价、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开展评价是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解读学业质量标准,依据学业质量评估的相关要求,选择核心素养、结构化内容、知识技能、问题情境、数学过程作为学业质量评价维度,构建学业质量评价模式,并对学业水平考试评价与数学过程评价展开论述,以此对学业质量评价提出反思与建议:深入理解学业质量,全面优化考试命题;发挥多元评价功能,关注学生自我评价;注重评价结果反馈,利用评价指导教学.

高中数学教育

李亚琼,彭亮,徐文彬.统计活动过程视角下高中统计内容的比较与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24,33(4):13-19.

摘要:基于“统计活动过程”视角,从统计活动过程各环节及其完整性程度两个层面对中国人教B版、北师版和苏教版3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统计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发现,3版教材在统计活动各环节的安排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在统计活动过程的完整性方面,虽注重活动的展开,但过程缺乏完整性;统计部分内容在3版教材中的设置,容易产生设计意图与学科理解的错位,影响统计部分教学效果的达成.因此,教学中需梳理整体知识结构,重视统计活动过程的完整呈现;关注学生统计素养的培养,重视整体性教学设计;提高教师的教材分析能力,关注课标和教材编写的一致性.

韩粟,刘倩雯,汪晓勤.数学教科书“旁白”中的“留白”探析——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24,33(4):20-25.

摘要:“旁白”是新世纪数学教科书的新增栏目之一.探析数学教科书旁白中的“留白”,旨在本土语境中重塑教科书旁白的教育价值,阐明其教学功能.教科书的整体定位转变、单元体例更新与意识形态变化,揭示了教科书旁白“留白有源”的理论背景.例析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科书,发现数学教科书在旁白中主要留有“论证之白”和“陈述之白”,其次留有“发现之白”和“方法之白”,极少留有“超越之白”,反映出教科书旁白“留白有形”的实然现状.未来可以从丰富教科书旁白的留白设计、实践基于教科书的“留白创造式”教学及拓展教科书旁白与留白的研究3个方面擘画和实现教科书旁白“留白有期”的美好蓝图.

初中数学教育

甘艳.数学自我效能对初中生数学成就的影响:数学焦虑和内在价值的链式中介模型[J].数学教育学报,2024,33(4):26-33.

摘要:以中国北京、哈尔滨、丽水市8所中学2 079名初一、初二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数学自我效能与数学成就之间的关系,以及数学焦虑和内在价值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数学自我效能、数学焦虑、内在价值和数学成就两两之间显著相关;(2)数学焦虑在数学自我效能与数学成就之间发挥中介作用;(3)内在价值在数学自我效能与数学成就之间发挥中介作用;(4)数学焦虑和内在价值在数学自我效能与数学成就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数学自我效能影响数学成就的内部机制,为教师指导学生提升内在价值和数学成就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沈威,陆珺.培养学生建构知识关系能力的个案研究——以“平行四边形复习课”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24,33(4):34-39.

摘要:扎根中国大地研究数学教育,可以更好传承与发扬中国数学教学特色,为建设一支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数学教师队伍提供有力支撑.以“平行四边形复习课”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质的研究方法探究其蕴含的教学特征,建构教学结构模型.研究发现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培养学生3种能力:一是结构性理解知识关系的能力;二是创造性建构知识关系的能力;三是批判性论证知识关系的能力.

诸方淳,徐斌艳.教学人类学视角下中学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探究[J].数学教育学报,2024,33(4):40-45.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技术对于数学教与学的影响.为了应用信息技术,教师有时不得不改变他们原有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人类学是一种研究教师教学行为的理论,这一方法植根于对整个教学现象的系统描述.从这一理论视角出发,研究专注于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并且进一步分析这些因素和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教学人类学可以为理解教师信息化教学行为的生成机制提供帮助;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看法是他们是否使用以及如何使用信息技术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虽然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依然以“技术本位”为主,但已经出现了一些创新型的教学方式以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

小学数学教育

王嘉瑶,张春莉,綦春霞,等.师生关系对数学学业成就的影响——数学学习兴趣与外部动机的中介效应[J].数学教育学报,2024,33(4):46-53.

摘要:基于区域质量监测项目实施大规模纸笔测试,采用两阶段不等概率抽样方法从河南、河北、浙江3省145个区县抽取了1 097所学校中的158 161名八年级学生进行测试,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探讨了数学学习兴趣与外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包含自我内驱力、同伴内驱力、家庭内驱力)在师生关系对数学学业成就产生影响时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师生关系、数学学习兴趣显著正向预测数学学业成就,数学学习兴趣在师生关系与数学学业成就发挥中介作用;(2)自我驱动与同伴驱动下的外部学习动机显著负向影响数学学业成就;(3)数学学习兴趣可以调节自我驱动与同伴驱动的外部学习动机对学业成就的消极影响;(4)家庭驱动下的学习动机正向预测数学学业成就.

李玺珺,刘建周,陈科,等.小学版简式数学焦虑量表的信效度检验[J].数学教育学报,2024,33(4):54-59.

摘要:基于政策文本和一线教师访谈,根据第三学段数学学习的特点,对简式数学焦虑量表进行了修订,并用修订后的小学版简式数学焦虑量表(Elementary Version of the Abbreviated Math Anxiety Scale,AMAS-E)对1 893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支持了AMAS-E的理论二维结构:数学学习焦虑和接受数学评价焦虑.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检验结果与假设一致,效标关联效度的检验结果符合理论预期.信度分析结果也表明,AMAS-E的测量结果具有一致性和跨时间的稳定性.AMAS-E是测量第三学段学生数学焦虑水平的可靠且有效的工具.

曹阳,张侨平,马云鹏,等.焦点关注分析框架下职前数学教师的教师关注力——基于全国小学数学示范课的探索性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24,33(4):60-65.

摘要:教师关注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部分.重视和发展职前教师的教师关注力,有助于提升他们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和教学能力.已有的教师关注力分析框架均采用西方的课堂视角,针对中国大陆数学教师和课堂教学的研究十分缺乏.因此,研究基于中国课堂发展的焦点关注分析框架(起点、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采用混合研究法,以广东省某高校17位职前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小学数学示范课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视频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焦点关注分析框架探索中国大陆职前数学教师在教师关注力方面的表现.结果发现:运用焦点关注分析框架进行观课,职前数学教师在不同焦点所呈现的关注力水平不一致,其中在“关键点”的水平相比其它3个焦点要低;在内容方面多关注教师和教学法.参与研究的职前数学教师可能因为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和对真实课堂的感知,对课堂教学事件的理解不深,所关注的内容较难聚焦.研究的发现为运用焦点关注分析框架分析中国数学课堂教学,促进教师教育中的教师关注力发展提供了一些启示.

数学教师教育

刘晓玫,王怡涵,杨竣钠,等.活动理论视角下教科书对教师教学的显性与隐性影响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24,33(4):66-72.

摘要:基于列扎特“教科书使用”的“四面体”活动模型对教师使用教科书的情况及对教学的影响展开研究.结合研究主题选择了其中3个维度,在此基础上编制调查问卷,对20个省市使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科书的3 766名初中数学教师进行调查,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科书对其教学设计、教学方式选择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引导等方面的显性影响,教科书对丰富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和跨学科拓展性知识进而对教学产生的隐性影响等.数据分析后得到了相关结论:教科书使用在丰富和拓展教师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科书对教学的隐性影响不容忽视;教师使用教科书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产生不同影响,或显性或隐性,“教科书隐身”存在下教师能够较好地发挥能动性;教科书的使用在性别、教龄和职称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同样也体现在教科书培训与否上.

姚一玲,贾随军,蔡金法.美国卓越数学与科学教师特质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24,33(4):73-77.

摘要:教师质量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揭示卓越教师的专业特质,能够为普通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重要依据.研究基于美国卓越数学与科学教学总统奖评选标准,对获奖教师的专业特质进行分析,主要聚焦于卓越数学与科学教师在职前训练、职后发展、课堂教学3方面的具体表现.分析表明:卓越数学与科学教师比普通教师会修读更多学科专业课程,有更好的教学准备,参与更多专业发展活动,更倾向于主动运用新的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评价手段也更加多元和开放,能够不断反思和学习.

高等数学教育

高雪芬,洪涛清.高校数学课程思政要素体系与融入方式——基于“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奖作品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24,33(4):78-82.

摘要:构建数学课程思政要素体系是进行课程思政深入研究的需要.从科学精神与伦理、哲学与思想、品德与法治、情怀与信念4个维度,构建了高校数学课程思政要素体系,指出了思政融入的附加式、顺应式、融合式3种方式.以近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的数学课程获奖作品为样本,采用录像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选手都融入了课程思政,案例内容主要集中在中国故事、思想方法、品德修养等方面;采用附加式的作品较多,顺应式和融合式的作品较少;顺应式、融合式的教学设计,高契合度的思政内容,由浅入深、丝丝入扣的逻辑结构更容易获得专家的青睐.

研究与借鉴

柳星仿,黄秦安.中国数学文化研究:“起源”“现状”“趋势”及“热点”——基于CNKI数据库(1991—2022)的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24,33(4):83-90.

摘要:数学文化研究在中国已开展了三十余年,取得了长足的学术进展.如何评价这一时期数学文化的整体发展与趋势?在定性概述的基础上,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系统考察了国内数学文化的整体发展与趋势.研究表明:(1)数学文化与数学课程改革的融合是突出的应用特色;(2)数学文化与核心素养培育,促进课程思政深化是今后研究的重要领域;(3)研究热点主题涵盖数学文化内涵价值构建、数学文化实践与应用及数学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等三大类.未来的数学文化发展,应注重更加丰富的理论创新,以教学方法的变革作为数学文化价值的实践着力点,深度开发数学文化资源,拓展透视数学文化的维度.

巩子坤,田荣飞.中外数学教科书“用圆弧表示角”本质的比较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24,33(4):91-97.

摘要:中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用圆弧表示角的方式尚未统一,无法凸显角的本质,主要原因在于“用圆弧表示角”的本质尚不明确.“用圆弧表示角”的本质为:用圆弧长度(圆弧所对半径相等)表示角的大小;带有方向(箭头)的圆弧,既可表示角的方向,也可表示角的优劣.对中国近百年(15个版本)教科书的比较发现:“用圆弧表示角”的编排逐渐统一,但角的静态定义不利于体现“用圆弧表示角”的本质;对“圆弧所对半径相等”的认识仍不清晰.国外教科书的情况也大致相同.提出建议:早早引入角的动态定义,统一圆弧所对半径,凸显角的本质.

会议综述

陈婷,覃若男,张淑.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数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会议综述[J].数学教育学报,2024,33(4):98-102.

摘要: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得到了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2023年11月8—10日,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数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共10个大会报告,59个分组报告,主要围绕“少数民族数学课程与教学”“少数民族学生数学学习”“少数民族数学教师教育”“少数民族数学文化”4个主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和交流,反映了近年来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的发展成果,有利于推动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走向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实现少数民族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电话:022-23766041 传真:022-23766041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天津师范大学主校区 邮编:300387

Copyright: 2015 Faculty Of Education,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